就像青藏高原帶給人們的豐富想象和可能性一樣,行駛在青藏線上的貨運卡車也可能會在任何一個角落里停止不前。
在卡車司機們的記憶里,車開上青藏線,等同于“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拿命換錢”。在這條全長1937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公路上,故障、凍油、車禍、高反、堵車……任何一個意外都會讓他們掉進“這個地方會死人”的恐懼里,因為“你不知道救援什么時候能到”。
運氣好的話,卡車司機可能要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車里等待四五個小時后迎來救援;為了讓“凍油”的卡車重新打起火來,有人不得不將車上的所有棉衣棉被通通燒光,卻也無濟于事;有時司機得等上一天一夜,在饑寒交迫里度日如年,忍耐著隨時可能致命的高原反應;還有人在那上面等待過三天三夜。
有的人熬過去了,有的人沒有。
“只有你能幫我,這車多少錢也得修”,“你們要是不來,我今晚就要凍死在這里了”……劉華超和劉華峰兩兄弟經常在電話里接到這樣的“求救”。“沱沱河補胎”、“川渝卡友沱沱河壞車”、“五道梁救援嘴子”、“五道梁西康打不著”......兄弟二人的手機通訊錄里這樣備注著司機們的號碼,他們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只記得路段和車牌號。
自2007年從河南來到格爾木從事汽修至今,劉華超在青藏線上進行道路救援將近十年。從起初的“拿錢辦事”、“賺更多錢”,到后來的“多給人幫幫忙”,道路救援這件事的意義在他見多了生死,并經歷了自己的生死時刻之后,發(fā)生了轉變:“(如果)人一下突然沒了,那都沒有留下一點意義。”
像劉華超和劉華峰這樣在青藏線上參與道路救援的人還有許多,他們通過即時聊天、視頻直播等網絡平臺的互通,在人煙稀少的青藏線上形成了一張“民間道路救援網”。
在這張“網”中,救援者和卡車司機之間又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相似和相惜——他們都是在這條“兇險”、甚至被喻為“生命禁區(qū)”的公路上討生活的人。
在高原上討生活的異鄉(xiāng)人
青海省格爾木市是通向青藏線的必經之處,拉貨進藏的卡車司機們通常要在格爾木停留,補充物資、配貨裝車、檢查保養(yǎng)車輛,為進藏做較后的準備。
青藏線貨運量的增加,催生了格爾木貨運產業(yè)的發(fā)展。許多“異鄉(xiāng)人”來到這里,做起汽車維修、配貨、零件售賣等與卡車打交道的生意。占地500畝的格爾木市昆侖物流園,每天至少為2000臺以上車輛提供服務,物流、倉儲、汽修、汽配、充電站、賓館、餐飲......一切有關卡車的服務,在這里都能找到。
劉華超和劉華峰兄弟二人的汽修店就在這家物流園里。店里辦公桌旁的墻壁上掛著四面錦旗,上面寫著“風雪無情人有情”、“無私援助,愛心無價”等字樣。“都是幫過的人送的。”劉華峰說,“這個是冀Exx193,那個是豫DR06xx。”卡車司機的名字他大多記不得,但能準確的報出對方的車牌號。
這家汽修店本是弟弟劉華超開起來的,五年前他在道路救援中遭遇車禍重傷,劉華峰來“臨危受命”,一直和弟弟干到現在。
對于弟弟劉華超而言,自己已在這片廣袤荒涼的土地上扎根多年,他甚至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在這里”。
2007年,17歲的劉華超因為“在這邊掙錢容易點兒”,從河南老家跟著親戚來到格爾木學習修車。兩年后,去了石家莊一家汽車學校進修,學習修電噴車。2010年回到格爾木后,便做起了自己的維修店。至今,已是第九年。
青藏線上少有人煙,每一百公里左右,才可能出現臨著國道的村子形成的“落腳點”——這些地方可以為卡車司機提供一些應急處理。但如果車子壞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無人區(qū)”,就只能等待道路救援的到來。
青藏線上的道路救援始終是個“難題”。在這條公路上能夠進行道路救援的通常是格爾木一些修理廠的外出救援車和公路上個體經營的修理部。修理部多是“夫妻店”,由于技術短缺加上配件不足,很多問題無法處理。
“這邊技術短缺,很多司機拿著錢,找不到能把車修好的人。”劉華超從石家莊進修回來后,不管通過114還是其他途徑叫的道路救援,較后總會找到他這里,“因為除了我,這邊沒人會修電路”。在格爾木開店三年后,劉華超開始小有名氣。
“較開始,就是拿錢辦事,(和司機)沒什么交流。”較初來到格爾木時,劉華超的想法與每一個來到格爾木的異鄉(xiāng)人一樣,學門手藝,養(yǎng)活自己。為了賺更多錢,他開始做道路救援,前幾次上去,他心里發(fā)怵,硬著頭皮往上開,“那個路上全是彎兒”。
第一次駛上唐古拉山救援的經歷讓他至今難忘。唐古拉山海拔5320米,離格爾木又遠,劉華超和司機商量:救援費粗略估計也要一萬,劃不來,要不想想別的辦法?司機說:只有你能幫我,這車多少錢也得修。
劉華超一路走走停停,四百二十多公里的路,開了近一天。抵達時,司機已經出現了高原反應,頭暈得厲害,渾身沒有力氣。
車修好后,劉華超勸他先開下去,司機卻想著車上的貨,堅持進藏。司機擔心車會再出問題,想讓劉華超跟著自己開一段兒。
“再出問題怎么辦?這個地方會死人的。”司機對他說。劉華超一路跟著他開到了雁石坪,看他吸上氧氣,確定人和車都沒事后才折返,這趟救援花了四天。
在上面呆的時間太長,劉華超也出現了高反,下到了五道梁便吐起來,回到格爾木緩了幾天都沒恢復過來。他算了算,擔著危險上去一趟,并不比在店里修車賺的更多。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自豪感”。
“在青藏線上,什么意外都可能發(fā)生”
對游客來說,挑一個好時節(jié),呼朋引伴駛上青藏線是一場浪漫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冒險”。青藏線將這些想象留給游客,卻將它的另一面留給了在這條路上討生活的人們。
卡車司機們記憶里的青藏線,充斥著孤獨、嚴寒與恐懼。李成是個“老青藏”,對這條公路的彎彎繞繞爛熟于心。每次上青藏線,他仍覺得自己“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在“拿命換錢”。
“車在壞之前不會跟你商量。”劉華峰笑道。他認為,即使準備再充足,開在青藏線上也有無數的可能性。一個配件、一個輪胎,那些原本在修理廠只需要簡單的維修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這里,可以讓卡車司機們“叫天天不應”。
2018年在沱沱河附近下坡處,劉華峰曾救援過一對第一次上青藏線的河北籍夫妻??ㄜ囯娐烦隽藛栴},打不著火,車內也沒有柴暖。11月份的青藏線氣溫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夫妻倆通過114打了好幾個電話,輾轉聯系上了劉華峰。
四五個小時后劉華峰趕到,夫妻倆一看見他,就摟在一起抱頭痛哭。司機握住劉華峰的手不放:你們可算是來了,可算來了。
在這條路上,孤獨與恐懼被放大,道路救援是唯一的希望,也是卡車司機們試圖抓住的救命稻草。
有一次劉華超剛到救援地,司機就往他手里塞了兩千塊錢,讓他“先收著”,劉華超推辭,司機把錢硬塞到他兜里,嘴里還不停說“感謝”。
“在青藏線上,什么意外都可能發(fā)生。”卡車司機李成說,“車禍、高反、堵車、凍油......”青藏線路況復雜,夏天,凍土層解凍,路面變成“彈簧路”。“五道梁那里,顛的那厲害,感覺車都要飛起來。”常年在青藏線上跑車的卡嫂劉芳說。
“過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劉華峰對此也深有體會。五道梁距離格爾木只有二百多公里,海拔卻從2700米左右驟升到4500-4700米,被稱為“生命禁區(qū)”。
“在路上,臉盆大的坑都算是小的。”李成比劃著。來的次數多了,路上的每個坑,他都一清二楚。他早年跑過幾次青藏線,后來去跑了別的線路,這次換了新車,才敢再上來。“舊車根本不敢開來青藏線,上面路不好,上去就壞。”
冬天大雪封山,零下二三十度的氣溫里卡車容易凍油,需要等待道路救援來幫忙打火。劉華峰曾救援過一對夫妻,他們?yōu)榱舜蚱鸹馃饬塑嚿纤械拿抟旅薇弧?br />凍油時常造成大規(guī)模堵車,李成曾在青藏線上堵過三天三夜。車上李成每隔三小時就用鬧鐘叫醒自己一次,起來打火,防止凍油??ㄉ﹦⒎加浀糜龅蕉萝嚂r,剛“迷糊了一下”,外面就有交警砰砰的拍車門,讓他們起來把火打著,不能睡。“車龍”稍微動一下,就要跟上去,慢慢地挪,一夜都動不了幾百米。
為了比其他地方“稍高一點”的運價,來自全國各地的卡車司機在這條“什么意外都有可能發(fā)生”的公路上奔波著。這條艱險的公路也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痕跡”。
有的司機在經歷高反回到家后變得沉默寡言;有人因為高反缺氧時間過長,導致偏癱;有些司機有了心里陰影,說什么也再不拉西藏的貨;還有的人生命在這條公路上定格。
從網絡發(fā)起的救援
青藏線上的一場意外,讓陜西人張冬冬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張冬冬在格爾木經營著一家貨運部,負責幫卡車司機聯系配貨。工作之余,他建了幾個卡車司機群,常在群里發(fā)布道路信息、求助信息等,有卡車司機遇到高反、車禍等意外,他也組織幫忙。
2018年年底,卡車司機倪萬輝與妻子在青藏線上運貨途中,因嚴重高原反應,救治不及時身亡。此前,倪萬輝常在快手上發(fā)布自己開卡車的視頻,在去世前留下的較后一段影像中,他和妻子??吭谖宓懒焊浇?,在車里吸著氧氣,面色憔悴。視頻的較后一秒,他猛的把鏡頭拉近,畫面上的他雙眼泛紅。
張冬冬通過和倪萬輝一起出車的卡友口中得倪萬輝夫婦去世的消息后,主動要來家屬聯系方式,想幫他們在格爾木處理后續(xù)事宜。他還在倪萬輝發(fā)布的視頻直播號下留下自己聯系方式,尋找能幫忙把卡車開回去的“愛心代駕”。家屬來了一行六人,張冬冬的車坐不下,便叫了劉華峰一起來幫忙接送。
幾天的時間里,他陪著家屬跑手續(xù)、處理事情,幾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發(fā),凌晨一兩點回家。
令張冬冬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讓他在視頻直播平臺上的粉絲量暴漲,“留言根本看不過來”。那段時間他甚至不敢打開視頻直播APP,一打開,新消息提示跳得太快,手機屏幕會卡住。
一個個陌生電話、短信紛至而來。他每天要接起來自全國各地上百個電話,大多是詢問他“還需不需要代駕”,“現在有什么捐款渠道”,還有人問他“這事是真的嗎”。他和劉華峰守著一部手機,一個人接累了,換另一個人來接。在收到的短信里,有人想來代駕,有人表示感激和鼓勵,也有人謾罵。
“小輝輝事件”讓他們“成名”,卻也帶來了反噬。每次救援的直播,都有人發(fā)表辱罵性的評論,說他們“蹭熱度”。張冬冬受到的議論并沒有隨著事件的過去而平息。“小輝輝事件”過去一年,仍有人專門開直播間罵他。后來,他想明白了,覺得“說什么都無所謂了”。但視頻直播他也不怎么玩了,他覺得家人也會來看直播間,看到自己被罵,會不舒服。
“他們都是在幫我,怎么就是蹭熱度了呢?”曾被劉華峰救助過的吉林卡友張合想不通。他的妻子曾在前往青藏線的路上突發(fā)疾病,轉到格爾木救治時,劉華峰,張冬冬和幾個卡友都來醫(yī)院探望,幫他找司機、想貨物的解決辦法,還在網上自發(fā)組織給他捐了錢。而在此前,他們素不相識。
山東卡友高付國的弟弟高付軍也這樣想。他想起哥哥今年四月在青藏線上發(fā)生的意外,心有余悸:“多虧了他們倆,救了一命。”
在沱沱河附近,大雪堵車。在路上堵了一兩天,高付國突發(fā)高反,家人聯系不上,找到同行的卡車司機去車里看看,發(fā)現他昏迷在車里。救護車也堵在路上,同行的卡車司機四處打聽怎么能送人下去。
有人給他出主意:“快手上有個小馬哥,管道路救援的,聯系他試試”。給小馬哥打了電話后,發(fā)現他剛好就在離堵車點幾十公里處,答應立刻開車接人。
小馬哥開車走旁邊的荒野路和雪地,下來的路走了六七個小時。高付國的高反嚴重,并引發(fā)肺水腫和腦水腫,一路上處于昏迷狀態(tài)。他著急,開了視頻直播,詢問有沒有人能在格爾木接應一下,通過直播間的網友,他聯系上了劉華峰。
劉華峰一口應下。凌晨十二點多,他和張冬冬一起在格爾木接應,守在醫(yī)院幫忙辦手續(xù),陪護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晚上高付軍到了,才回去休息。
“他們搭了不少錢”,高付軍要給錢,但被劉華峰和張冬冬推了回來。“他們說人救過來,比什么都強。”
“無所謂了,都不容易”
劉華超的手臂有上一條蜿蜒于上的疤痕,那是他救援途中出車禍留下的。
2015年的一天凌晨兩點多,在救援回家的路上,劉華超接到花土溝方向一個司機的求救電話。劉華超答應對方轉天一早去救援。早上七點多,劉華超開車前往。
車很快修好,下午一點多返程途中,劉華超困得睜不開眼,行駛到了對向車道,與對面駛來的一輛超速車相撞,當場昏迷。路過司機來“看熱鬧”,認出了他是“格爾木修車的劉華超”,幫忙聯系了他的家屬。
左臂和右腿骨折,格爾木醫(yī)院“治不了”,他被家人送回老家鄭州治療。在醫(yī)院治療了一個月,回家休息了五個月,他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變了”。
由于傷勢嚴重,醫(yī)生對他說,嚴重的話可能股骨壞死,較壞的情況是腳踝截肢,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能再站起來。
在格爾木的汽修店也因這次意外被推向未知。店里原本四個學徒修理工,在他出事后走了兩個。劉華超也能理解:“他們就是覺得,劉華超這次肯定不行了。”本來在家里做點小生意的哥哥劉華峰和妻子“臨危受命”,到格爾木幫他看店。
劉華超覺得,正是那每天躺在床上無所事事的半年,讓他“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他想起過去幾年自己外出救援的經歷、依靠救援賺來的錢、救援中認識的那些司機,以及見過的那些苦難。他想,如果自己當時“人一下突然沒了,那都沒有留下一點意義”。
“畢竟是做生意,只顧著掙錢了。”劉華超說。過去,接到遠距離的救援,劉華超向來自己開車上去,賺里程費——這也是道路救援中司機所要付的“大頭”。通常一趟下來,都要拿到幾千,甚至上萬。
半年后,劉華超傷好回到格爾木。他開始變得特別“好說話,沒那么計較了”。原來,一個配件一百塊,對方再怎么講價,劉華超總是態(tài)度堅決,“就是不行”。這之后,司機和他講價,“八十吧,都不容易。”劉華超同意了,他覺得“無所謂了,都不容易”。
在對待外出救援的態(tài)度上,他也有了轉變,“少出去救援,多給人幫幫忙”。有人打電話來,他試著電話指揮司機修,修不好,就幫忙聯系離對方較近的道路救援。有時,流動的道路救援店也不會修,他電話指揮著救援店修,修好象征的收幾百工時費,公里錢則“基本不賺了”。
有一次劉華超接到救援電話,想指揮司機自己修,司機卻咬定“我不會,聽不懂”,讓他來現場救援。一見面,對方就問:“你還記得我嗎?”
兩年前,這個司機兒子的車也曾壞在附近,劉華超用電話指揮他兒子修好了車,沒收錢,那時他就坐在車上。這次遇到故障,他立刻想起了劉華超,想著就算付一筆救援費,也要見一見他。“我知道你不想掙這個錢,但是我一定要給。”司機對劉華超說。
雖然在救援上少了賺錢的機會,但劉華超覺得,很多受到過他幫助的卡車司機反而愿意把熟人介紹過來。有一次,在卡車司機群里有人問“在青藏線附近車壞了怎么辦”,跳出來好幾個人回復“你去格爾木找劉華超”。有卡友第一次來格爾木,在街邊飯店打聽哪里有修車的。老板娘脫口而出:你去找劉華超??!
“(店里)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兒,錢也沒少掙。”劉華超說。
剛開始“幫忙”,他也得罪了很多人。貨運部的人找來說:你在網上發(fā)那些青藏線下大雪、堵車的視頻,司機都不敢來了,我們貨都配不上了!配件廠的人也埋怨他給司機介紹離得近的流動救援,本來談好的生意也做不成了。
劉華超依舊“該怎么干就怎么干”,原則還是幫著司機找就近的、較方便的救援,但平時,他也會做個“順水人情”,把認識的卡車司機介紹過去,叮囑“給便宜點”。一來二去,較初有意見的人也開始覺得這是件好事。
“我的一切都在這里”
2017年,青藏線大雪封山,上面的車動彈不得,堵了三天三夜。司機們在各個青藏線的卡車群里抱怨“車壞了”、“高反了”、“又冷又餓”……河南平頂山的司機王武周曾在劉華超的店里修過車,打電話試探著問他:人受不了了,能不能上去幫忙修下車。劉華超確認了那邊還通車,帶著人和物資從公路兩旁的“土路”開了上去。
“在這種非正常情況下,就不是談錢的事了。”劉華超回憶。那次救援,幾乎所有去青藏線上救援的人都自發(fā)行動,“沒有人要錢”。他帶了幾箱方便面和礦泉水,一路走一路發(fā)。八塊用來打火的電瓶,塞滿了救援用的越野車后備箱。
劉華超在上面呆了兩天,救援的車多是凍油,他蹲在地上幫忙打火,烤完后油箱去烤前面的,前面剛剛烤化,后面又凍上了。他聯系上在五道梁認識的朋友,帶了新的電瓶和四壺熱水,用水澆著,才把油化開。
這次救援后,這個平頂山的卡車司機每年都要配上貨來到格爾木看看劉華超。前段時間見他,劉華超還問:“較近老長時間沒見你了。”原來,對方已經不跑青藏線了,這次來是為了看劉華超,專門配的貨過來。
在劉華超的通訊錄,也有一些被備注成“xx”的電話號碼,這是他標注的“黑名單”。他曾遇到一個卡車司機,車修好了之后說“萬一再壞了怎么辦”,要先試試車,等從西藏下來時再給錢。之后,就再也沒有聯系過劉華超。
很多被救援過的卡車司機,還是成了劉華超的“老朋友”。有的司機車運了特產來店里,直接把車上的布一掀,要先給劉華超卸一點嘗嘗。
夏天的時候,劉華超店里常常有來自各地的水果、飲料,大多是過路認識的司機送來的。新疆的酸奶、緬甸的西瓜,有吉林的司機從老家開過來,專程帶了老家的特產菌菇給他。
曾有一個吊車司機,在修車時向劉華超借了一百五十塊錢,一直沒機會還。由于沒有聯系方式、記錯了劉華超的姓、劉華超的店鋪搬家,那時他在格爾木逢人便打聽“一個姓李的師傅”。
幾年后,他要到了劉華超的手機號,專門拉貨到格爾木來見他,“你還記得三年前在花土溝修的吊車嗎?我來還錢了。”
在這片廣袤荒涼的土地上扎根多年后,劉華超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在這里”。
家人時常覺得兩兄弟在這邊工作“太危險、太辛苦”,希望他們用這些年賺的錢回河南老家做點小生意。劉華超卻很猶豫,每次都把這個話題搪塞過去。
他不知道,回到老家后還能否像現在這樣發(fā)揮著自己的價值。
春節(jié)將近,格爾木就快要變成一座“空城”。平日在這里討生活的“異鄉(xiāng)人”,正在從這個海拔2808米的青藏線“入口”處,返回自己的家鄉(xiāng)。
青藏線民間道路救援網:卡車司機在4000米高原上的“救命稻草”
作者:發(fā)布時間:2020-01-05所屬欄目:貨運百科返回列表
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保留或注明出處:http://www.0951newjob.cn/news/huoyun/3085.html
- 最新資訊
- 2024-03-21總投資30億元,君樂寶這一項目有了新進展!
- 2024-03-21前進集團甘肅傳祁乳業(yè)——西部奶業(yè)之光
- 2024-03-13探索新模式,皇氏集團與這兩家企業(yè)戰(zhàn)略合作!
- 2024-03-132024年,乳業(yè)逆襲的四大策略,助你成為市場黑馬!
- 2024-03-13油潤滑輪端正在改變我們的用車習慣
- 2024-03-08新東鮮奶運輸車,讓牛奶“原汁原味”直達工廠
- 熱門資訊
- 2018-07-18你知道牛奶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么?
- 2018-07-28奶牛也要“嬌生慣養(yǎng)”,還得哄它開心
- 2018-07-22奶牛發(fā)燒“信號”要重視,不然會讓你損失慘重!
- 2018-07-27奶牛養(yǎng)殖:奶牛不食癥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
- 2018-07-27新東奶罐車800公里車程牛奶升溫小于1℃
- 2018-07-27寧波牛奶的修“鮮”之道
產品推薦